健康專欄

【名人暢談:感染科鄭元瑜醫師】長跑與免疫力
【名人暢談:感染科鄭元瑜醫師】長跑與免疫力


【名人暢談:感染科鄭元瑜醫師】長跑與免疫力


鄭元瑜
前台北榮民總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
前署立金門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
 
長跑與免疫力
 
一. 前言
 
    長跑者的免疫力和其他大眾有何不同? 喜愛長跑的朋友們對免疫力的認知,是否有醫學上的証據? 敝人在專業上雖然主攻傳染性疾病,但免疫學方面亦略知一二。以真正免疫學之範疇而言,則屬極為粗淺的認識,尚請不吝指正。
 
 
 
二. 免疫系統簡介
 
    人類生存的環境中,充滿了許多伺機而動的病原體,舉凡寄生蟲,細菌,黴菌,病毒等,會入侵人體,造成疾病。在演化的過程中,人類發展出一套可以保護身體,消滅入侵者的系統,就是免疫系統。除了對抗外來的入侵者之外,免疫系統另一個重要的功能是清除人體不需要的細胞與組織。人體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,不斷有老化的細胞死亡; 而在新生成的細胞,會有一定的比例是有缺陷的。有缺陷的細胞,輕者功能不良或無用處,重者可能發展成癌細胞。免疫細統必需仔細辨識出不正常的細胞並且加以消滅,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。
 
    如同城牆與護城河,我們的皮膚與粘膜(鼻腔,口腔,消化道,生殖泌尿道),是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。而血液中的白血球,則如同軍警人員一般,形成複雜的網路系統保護人體。白血球細分的種類族繁不及備載,有直接把目標物吃掉的,有把毒物注入目標物如以破壞的,有負責辨識敵我的(有些病原體或癌細胞會偽裝成無害的細胞,"騙"過免疫系統),有專門研發抗體的,有記憶抗體資料庫的,有干擾病原增殖的,有增加病原可辨識度的(在病原體表面"作記號",使其它免疫細胞能而有效率地滅敵),有專門訓練新兵的,也有負責傳令和動員的。其分工之細,作用之廣大與複雜,比起現代軍事組織有過之而無不及。免疫系統和現代軍隊的另二個重要的共同點,一是要大量資源,二是要操練或實戰。維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,需要消耗可觀的營養與能量。讓免疫系統適度地接觸各種外來物質,或施打疫苗,則有助於其發展。
 
 
 
三. 醫界如何評估免疫力?
 
    在談免疫力之前,要先讓各位了解一下現今醫學的主流:實証醫學。實証醫學是指根據事實的人體實驗之証據發展的醫學。這聽起來很理所當然,難道我們接受的醫療不是根據事實的根據嗎? 沒錯,可怕的事實就是,在實証醫學當道之前,有許多醫療是根據對人體部分了解的知識與推理,加上醫界大師的加持而決定病人的治療。例如: 長跑有大量磨擦關節的動作,因此長年長跑者較易得到退化性關節炎。這樣的推論很合理,但是事實上經研究証實,上述推論是錯誤的。人體的複雜性遠大於機器,因此醫界經過多年的挫敗後,在"推理"這一塊,愈來愈沒把握,而"實証"這一塊,才是目前的主流。舉例來說,在過去,確實有醫師以抗生素成功地治療胃痛。依"推理",根本說不通,因為過去的人不相信有任何細菌可以在胃酸中存活。直到一位年輕的澳洲醫師,証實胃粘膜有幽門螺旋桿菌存活,其他大師仍然不相信。最後他自己把幽門螺旋桿菌吃下去,得了胃潰瘍,再用抗生素治好,保守的醫界才大為震驚。現在的醫界只相信實証,因為我們所知太少,而人體實在太複雜,以目前低微的知識去作"推理",結果就是錯誤百出。假使實証與推理相符,那麼我們便更有信心地去公布並應該此一新知; 假如實証與推理不符,那麼我們一方面要做更多的驗証,看此”實証”是否有測量的錯誤甚或造假,另一方面要重新檢視,基於現有的知識所做的推理是否有不足之處。在人體的許多方面,例如血糖值,血壓值,膽固醇值,經過實証醫學,顯示將這些數字控制好,可以有效地降低這多重大疾病的發生機會,但在免疫力方面卻沒有類似的檢查指標。
 
    以上所言,是要提醒各位,只有人真正地"少生病",才是免疫力變好的"實証"。其他抽血看某某指數,或某某細胞的數量之類的評估方法,証據力是很低的,尚在"推理"的階段。正如同兩軍交戰前,指揮官先測個五千公尺賽跑,能不能拿來預測勝負?恐怕是真的開打了才知道。可惜的是,醫生不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的七三一部隊一樣,真的用細菌病毒給人做實驗,所以我們只能從一些觀察性的研究,看長跑的人們有沒有比較少生病。
 
 
 
四. 長跑者的免疫力: 實証醫學方面
 
    醫界針對長跑與馬拉松的族群,做了許多研究。在免疫方面,有許多著重於生理及檢查數據的研究。但可惜的是,如上一段所言,這些數據並不能真正代表免疫力的好壞。另一方面的研究,則著重於我們最常得到的疾病-感冒(上呼吸道感染)。這個題目的研究雖少,但近20年來,均有零星的研究發表。目前根據方法上較嚴謹,可信度較高的研究所得到的共識如下: 一般人(有別於專業運動員)在適度地提高運動量(大部分的研究對像是長跑者,其他亦有游泳等項目)之後,可以提升免疫的功能(大部分的研究是以感冒的頻次降低表現)。然而,專業運動員在高強度訓練與比賽之後,會暫時性地降低免疫力。以上的結論,是綜合了三十項研究,包括了5471位專業跑者,2803位專業泳者,及1798位一般受試者(非專業運動員)而來,發表於2009年(註)。其實,適度運動可以增強免疫力,在醫界及一般民眾之間並無爭議。但是有許多長跑的愛好者,把馬拉松當作家常便飯。在馬拉松比賽之後有無免疫力下降之情形,我們來進一步了解。首先,降低免疫力的情況,是指專業運動員。比賽為的是事業前途也好,個人榮譽也好,精神的壓力相必超乎常人。一般人的運動則是有明顯的舒壓作用,就算事前有約定,跑輸了擺桌請客,精神壓力也是只減不增。再者,專業運動員接受的訓練量,稍一不慎即有可能真的”過量”。運動過量在一般人身上很難去評量。例如對於年輕跑者,正求成績進一步突破的自主訓練時,”過量”的定義,恐怕相當之嚴格。而慣於超過全程馬拉松距離的跑者,在不求速度的情況下,若以總里程評估其是否”過量”,似乎永不嫌多,但如果加上時間的限制,例如100公里12小時內跑完,大概也會吃不消。上文提到免疫系統需要大量的能量及營養供其發揮功能,運動過量造成免疫力暫時下降,在學理上及實証上已達成共識。另外,長跑比賽過程中,與大量來自四面八方的人群近距離接觸,也增加了暴露於感冒病毒的機會。比賽過程中,呼吸道通氣量大加上脫水,使得呼吸道粘膜易受損,對免疫力也造成不利影響。假使參賽者因為平時的運動,免疫力較常人好,比賽的負荷也沒有超量,心情輕鬆愉快,則與大量人群近距離接觸以及呼吸道粘膜受損,並不致使其生病。但如果比賽結果干係重大,賽前舟車勞頓,越洋時差,訓練不足,體能調整不良,賽中受人挑釁,以上狀況會使精神壓力大,體力負荷過量,則發生免疫力下降的結果就很合理。
 
 
 
五. 關於免疫力的個人想法
 
醫學的發展,從一開始對大自然的敬畏,到發現人體奧秘的喜悅,我們對免疫系統的了解愈來愈多。但了解的愈多,我們從一開始的雄心壯志,希望找到一個神奇的指標,可以評估免疫力,希望找到神奇的藥物,可以加強免疫力; 到現在更加謙卑,體會到這個系統的精巧與複雜,某種程度上似乎又回到那個敬畏大自然的年代。踏進醫院多年,我反而對過去斥為怪力亂神的非西醫的療法,用一種較包容,同時不失科學的角度去看待它。說穿了,就是相信人體自癒的能力。有人信仰不同的宗教,宗教給他們心靈的力量,啟動了人體自我療癒的開關,身心的健康便提升了。有些人相信民俗療法,秘方,相信”名醫”(密醫?),病竟然也好了起來,這或許也是他們的信念,也啟動了開關,身體便自癒了(當然也有人因此搞壞了身體)。我也相信跑步的各種好處,剛好又符合科學的驗証(科學是探求真理的優秀工具之一,它的好處是永遠有機會被推翻),愈是跑,愈是自我感覺良好。在醫院精神壓力大,時而睡眠不足,接觸病患多,病原體也多。我相信跑步可以增加免疫力,而在我身上確實也是如此。頂多偶爾有點感冒的昏沉感,休息一下便恢復了。
 
六. 結論
 
    綜言之,我們跑友平時的跑步,大致符合”適量運動以提升免疫力”的情形。至於長距離比賽時,宜衡量賽前身心體能狀況做適合的目標成績設訂,並於賽後注意營養補充,保暖與休息,以免疾病趁虛而入。
前署立金門醫院感染科鄭元瑜醫師熱愛跑步,已跑過全台各大小馬拉松,也挑戰過百公里長跑,藉由本身的專業及每天跑步的心得,用以下這篇文章來和大家分享長跑和免疫力的關係。 讓我們一起來跑步吧!!!
Copyrights ©2014: Clinico - Responsive Medical and Health Template
Copyrights ©2014: Clinico - Responsive Medical and Health Template